记者 吴小军 司马向雨
在当今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探索创新之路。2025年4月14日,记者采访到了礼遇天府主理人周露,她在非遗领域的独特实践,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周露与非遗的缘分始于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接触到景泰蓝掐丝珐琅、蜀绣等这些非遗技艺后,她被这些精湛技艺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从此踏上了推广非遗的道路。她深知,非遗不能仅仅停留在博物馆或书本中,而应走进现代生活,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周露积极举办非遗沙龙。这些沙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艺展示,更是一个集文化交流、体验互动为一体的平台。在沙龙中,她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和演示,让参与者能够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亲手体验制作过程。从掐丝珐琅中铜丝掐制线条的精细入微,到点蓝上色时色彩调配的精妙构思 ,每一个环节都让参与者惊叹不已。通过这种方式,许多原本对非遗陌生的人,开始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
除了举办沙龙,周露还致力于非遗产品的创新开发。她发现,传统非遗产品在形式和功能上往往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于是,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将现代设计理念与非遗技艺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例如,将景泰蓝掐丝珐琅的绚丽图案与工艺,巧妙融入时尚手包的翻盖、搭扣,以及项链、耳环等饰品的设计之中。让历经岁月沉淀的掐丝珐琅,在这些现代时尚单品上,以其独有的金属质感与斑斓色彩,碰撞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全新魅力。同时,运用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打造出造型别出心裁的灯具,灯具主体框架以掐丝勾勒,灯罩部分则通过点蓝呈现精美画面。点亮时,灯光透过珐琅色彩散射,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氛围,既满足了照明的实用需求,又凭借独特的艺术气质,一跃成为家居装饰领域备受追捧的新宠 。这些创新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不仅为非遗传承带来了经济支持,也让非遗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进了大众生活。
在生产非遗产品的过程中,周露做出了一个令人称赞的决定 —— 吸纳残疾人参与手工制作。她认为,残疾人虽然身体上有缺陷,但他们往往有着超乎常人的专注和耐心,非常适合从事需要精细操作的非遗手工制作。为此,她专门与相关残疾人就业机构合作,开展培训课程,邀请专业老师手把手教残疾人学习掐丝珐琅、蜀绣等技艺。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许多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能够独立完成精美的非遗手工艺品制作。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了自信和价值,实现了自身的社会融入。同时,这些由残疾人制作的非遗产品,因为背后蕴含的特殊意义,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也为残疾人就业贡献了一份力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非遗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一种社会责任。通过让残疾人参与非遗手工制作,我们既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梦想,又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力量。”周露告诉记者,未来,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非遗,参与到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事业中来,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周露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热爱、创新与担当的故事。她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非遗的现代价值,为其他非遗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也为社会传递了温暖与正能量。相信在她以及众多像她一样的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