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打头阵”“勇争先”使命光荣

2025-03-06 10:36 来源:综合

习近平总书记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纲举则目张,执本则末从。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笔者以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命题,反映出将“研”列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将“产”设为成果转化的“主战场”。“打头阵”在于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具体指向科创雨林、产业熔铸、耦合共生。

1869年,法国古植物学家辛伯(Schimper)提出“热带雨林”的概念,认为“热带雨林”具备多元、共生、进化等生态学特征。相较于自然界生态系统,社会的“雨林”是创新生态系统,“科创雨林”,即不同创新要素或行业间创新生态链的组合,形成城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生态系统。

笔者以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它们之间有着较强的哲学关系,“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两者互为牵引、互为动因,互相促进。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积极成果,将进一步激发科技与产业创生、共生、互生、再生,构建产学研用的高效协同。实现科技成果从“书柜”到“货柜”的转化,把“科技创新”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的现实优势。

近现代史表明:全球每一次科技突破均会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催生和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打头阵”正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模糊了传统产业的边界,催生了新的需求市场,并创造了新兴产业成长的蓝海。从古老的农业文明,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生产,再到数字经济的数字化浪潮,产业的演变不断塑造着世界的新样貌。

从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到以电力和内燃机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再到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每一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突破都带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跃升。

新一轮科技创新和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脉搏,需体现“产业创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这一根本要求。人类历史长河中,“产业创新”也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世界范围内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争夺战日趋激烈。

一年来,江苏锚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重大使命,坚定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加速积蓄。用改革打开发展空间,“创新江苏”去年多项指标全国居首,久久为功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北京等“科创飞地”的建设,构建平台支撑、转化服务和政策金融保障体系,江苏持续培育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盐城光伏产业从单点突破到协同创新,联动苏南苏北的兄弟城市,“组团建群”盐常宿淮光伏集群,与苏州高端科技仪器集群等同步晋级“国家队”,推动江苏国家级产业集群总数达14个,继续领跑全国。

笔者观察,江苏不仅要注重激发单个战略的内在能量,做到“榨干取尽”,还要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间的联动融合,包括加强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联动国家重大战略,实现“左拥右抱”。纵深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形成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发展格局。

众志劈开千仞嶂,同心踏破万重关。

(袁清,央媒评论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