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黄晓静作品鉴赏
李应/文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的“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是理解中国书法美学本质的核心命题。这一论断将书法艺术的终极境界归结为与自然妙有的冥合,超越了单纯技法层面的讨论,直指书法艺术创造与天地自然的内在关联。在当代艺术理论中重新审视这一命题,不仅能够揭示传统书学的深层智慧,更能为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思维范式提供哲学支撑。
笔者以为,书法艺术的终极境界就是在一定底蕴下的个性尽情展现。所谓个性的才是艺术的,正如已故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在一次访谈中说:“人凭自信,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想到别人怎么看我,也不要去想古人怎么写的我现在必这样写……”笔者很赞同沈老的这一观点,很多书家就是在一些疆化的框框中跳不出这一步。
黄晓靜,1952年生,湖南怀化溆浦人,现定居河北廊坊市。中共党员,退休前,曾就职在中国化工集团湘维有限公司工作。现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中国书法院院士、一级书法师、全国高级书法讲师,中国吳门八雅书画院会员,德艺双馨艺术家,CTTV国际旅游频道《环球书画》推荐官,一带一路国际发展中心、一带一路旅游促进会特聘“文化使者”,《2019一2020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作收藏投资年鉴》“特邀名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华龍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先秦史学会龍文化研究员,辽宁阜新市龍文化协会副会长,湖南怀化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黄晓静珍藏馆馆长。
黄晓静是一位书法家。他曾多次受邀举办个人的书法展,也曾多次受邀参加过全国各类书画展、“书画名家名作”书画展及书法大赛,并多次获奖。如:在疫情期间,受邀参加“世界联手、共抗疫情”《百位艺术家》寄语祝福书画活动中,其亲笔书写的“团结抗击疫情、世界人民必胜”的书法作品,被制作成抗击疫情《国际明信片》世界发行,其书写的多幅书法作品被选编在《2019一2020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作收藏投资年鉴》及中国美术家杂志上,在参加2024全国第36届“书画名人杯”大赛中获得“金奖”,在参加2024全国第6届“中国书法院杯”大赛中荣获“特别金奖”。
黄晓静是一位收藏家。40多年来,他收藏了八大类文化收藏,既:中国龍文化专项收藏,中国十二生肖专项收藏,红色文化专项收藏,年画剪纸收藏,精品挂历收藏,精品打火机收藏,老广告画旧照片收藏,旧唱机唱片收藏,共计各类藏品数万件之多。他曾于2011年,把中国十二生肖收藏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于2015年,又把中国龍文化收藏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近年来主要艺术成就:
2018年全国“翰墨杯”诗书画大奖赛荣获书法成人组金奖。
2020年在中华全国金鼎文化艺术名家榜评选中,被评为入榜艺术家。
2022年在“喜迎二十大、再创新辉煌”全国首届“大国风采”杯书画大赛中,书法作品又勇夺成人组金奖。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将书法作品是否与传统为根基,及是否注重笔墨的精细和法度的严谨,来评判一个书家是“正路子”还是“野路子”,而在这中间,还有一种先根植于传统,而后求突破而将书法艺术“玩出新意”的人,这是需要莫大勇气的,从黄老师早期作品与当下作品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书法则更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敢于打破传统束缚,追求更加自由的艺术境界。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思想的真正高度,是值得钦佩的。
打开中国书坛史,我们来到元代中晚期书法,此时的主流意识依然是文人书法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在崇尚古典主义的元代中晚期书法家群体中,却有一位书法家显得非常“另类”。他就是杨维桢。在杨维桢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传统书法的反叛和超越。他打破了传统书法的规范和束缚,敢于在笔墨间自由挥洒,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他的书法作品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但笔墨间可见其传统底蕴深厚。作品所表现出的笔画纵横驰骋、结体奇崛多变、墨色浓淡干湿等,形成了自我一种恣肆古奥、奇诡狂放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体现了他个人的独特性格和审美追求。
笔者之所以引用以上一翻论述,只是想表达杨维桢的书法,更多强调的是一种书法理念上的突破。杨维桢的这种努力,可能存在一些并不完美的地方,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他的书法成就。正如黄晓静老师的书法,也有些人评论有这有那的不足之处,但自古以来的艺术家谁又是绝对完美的呢?当然艺术视角本就仁者见仁,无可非议,但笔者始终认为,不故意雕硺而展现真自我的作品,就是艺术本身之真谛,艺术偶有瑕疵才是其魅力之所在,亦如杨维桢书法,那才是真正的时代伟大艺术家。回头再看黄老师作品,他的楷书长幅《龙》展现的不就是功底吗?再看他的行草,一气呵成、挥翰成风,在传统底蕴的基础上大胆放开,以一种不拘于教条的形式展示自我书风。这不正是杨维桢式将来有望名垂青史的艺术家吗?当然艺术这东西各有视角见地,笔者刍荛之见,抛砖引玉罢了,供各位方家高榷而已,大家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所谓百花齐放才是春,正如一位名人所云:艺术之美是争论出来的……
临了笔者想起艺术理论中的术语“写心”,“写心”是中华民族悠久的艺术传统中必修的一课。书法与其他艺术都讲求写心,由心开始,才有志、意、情等。书法最强调“心”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其他艺术都可以从书法的美学原则中寻根,从而得到启发。当下我们要“写心”,就要发挥创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心”应该是天赋、精力和体验的积累,只有不断学习、行动、体会,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格力量和独立个性,才能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这里请注意“造化”与“心源”之间客观与主观的关系。纵观黄老师作品,都是全情投入用心创作的,这也是一个艺术家难得的品质,是值得后辈们学习的。
2035年中国文化全面复兴,这是国家发展的战略;也是不让中国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的举措。如何为子孙后代留下老祖宗优秀的文化遗产并传承下去,这就需要一大批象黄老师这样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的文化艺术家扛大旗,相信在未来攀登艺术之巅的路上,黄老师还会走出更与众不同的步伐。